一个正常人要实现成功,很难。
而残疾人要想成功,更难。
但就算再难,也有打破这一屏障的人。
显然,胡一舟就是“打破屏幕”的人群中,最受关注的残疾人。
作为一个出生就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,胡一舟的人生不要太惨。
为了让他能在残酷的社会中活下去。
父母牺牲了女儿的一生,只为换取他存活下去的可能性。
今天,就来说说。
患有唐氏综合症、本该靠妹妹养老送终的胡一舟,是如何从痴傻呆儿逆袭,化身为天才指挥家的。
一
1978年,一个愚人节的夜晚。
一个被父母寄予着厚望的小男孩出生了。
出生当天,男孩父母就兴冲冲地给小男孩取好了名字-胡一舟。
寓意着,能像小舟一样,无惧危险,乘风破浪。
无疑,对于这个小男孩,父母是抱着重望的。
如果不出意外,按照事态的正常发展。
这个被报以重望的小男孩,长大后可能会成长为一名非常出息、非常有才能的杰出青年。
可是谁能想到,偏偏的,生活中就出现意外了呢?
就不说成长为杰出青年了,仅仅成长为正常青年,似乎都有难度。
生下孩子一个月后,胡父胡母发现,自家小孩好像不太正常。
秉持着给自己宽心的想法,两人把孩子带到了医院去检查。
结果,这不检查还好,一检查,惊呆人。
原来,因为体内多了一条染色体,这个叫胡一舟的小孩子患上唐氏综合症。
也就是说,这个孩子,一辈子都只有三四岁的智力了。
听到这个消息时,胡家父母崩溃了。
胡父还好,还能勉强维持冷静。
但感性的胡母,可没有丈夫那么理智了。
第一次,这个向来温柔的女人,怨恨起了老天。
“明明自己和丈夫都是正常人,为什么孩子为不正常呢?”
这个疑问,老天不能回答她。同样地,医生也不能回答。
胡母是知道唐氏综合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历的。
也知道,患了唐氏综合症的孩子有多么惨。
所以,在刚得知儿子患了唐氏综合症时。
胡母没作他想,第一个反应就是,买两瓶敌敌畏带着儿子自杀。
人间实苦。
厄运专挑苦命人,麻绳专挑细处断。
像是有预谋般,所有的苦难,全部找上了穷人。
当然,最终,胡母还是没能带着孩子自杀成功。
胡夫人劝住了崩溃的妻子。对她道:
“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。我们既然带他来到了这个世上。那么理所应当的,应该教他活下去。”
把话说出来,很容易。但要做到,实在是太艰难了。
百年之后,胡家父母去世了,还会有谁来照顾这个没有血缘关系、没有亲疏关系的傻子呢?
自然,大家能想到的,胡父胡母也想到了。
于是,本着儿子以后能有一个依靠的想法。
在1981年,胡父胡母生下了第二个女儿。
女儿刚降生时,胡家父母就给她洗脑道:
“你的命不是你的,我们之所以生你下来,就是为了给你哥哥养老的。所以,你要记住。父母去世了后,你一定要承担起供养你哥哥的责任。”
诚然,胡家父母生二女儿给大儿子养老的这个行径不怎么好。
但当人真的到了那个地步,除了此步,似乎也无路可走了。
二
因为智力低下,胡一舟的生活能力也很差。
他离不开父母的照顾。
其实,就不说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了。
仅仅是最基础的穿衣穿鞋,他都完成不了。
起先,胡家父母还不信天。
认为可以凭借努力,让儿子从傻子变回正常人。
但当他们教书数教了8年,教穿鞋教了2月,胡一舟才勉强学会后。
这对夫妻崩溃了。
但崩溃归崩溃,为了多给儿子一个生的希望,两人还是继续教了下去。
做一个傻子是很痛苦的,
这种痛苦不仅仅存在傻子身上,还存在傻子家人身上。
胡一舟还很小的时候,经常喜欢跑出家和朋友玩。
当然,这个“朋友”是单向的。
他把伙伴们当朋友,伙伴们并不把他当朋友。
每次看到胡一舟来找他们玩。
这群还没怎么被社会污染过的幼童,都会用最天真的语气,说出最狠毒的话。
“你别跟我们站一堆,我妈说了,你是傻子,是下等人,不配和我们这些上等人一起玩的。”
诚然,胡一舟是个傻子,不会读书、不会穿鞋、甚至不怎么会交流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,他不会感知伙伴的情绪。
在感知到来自伙伴嘲弄、厌恶的目光时,他也会伤心。
可能是被嘲讽得多了,慢慢地,胡一舟也不想出门和他的“伙伴们”玩耍了。
胡一舟在外遭遇的一切,父母都知道,也非常心疼。
有时儿子回家,看到他痴傻且带着凄凉的神色时,胡家父母也是心酸的。
但这一切,他们都不能去阻拦。
因为这就是现实,就是一个傻子,必经的一路。
胡一舟不出门和小伙伴们玩后,为了缓解他的无聊,胡父开始带着他上班。
彼时,胡父在武汉歌剧院工作,任大提琴演奏手。
在胡父在台上认真工作时,胡一舟就在台下乖乖听着演奏。
他不吵闹,也不喧嚣,就像一个婴儿听催眠曲一样,乖乖地在舞台下愣着。
剧团的工作人员都很好。
明明自己过得不尽人意,却还见不得人间疾苦。
每次见胡一舟时,他们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夸赞着他,为这个痴傻的小孩带来片刻的欢愉。
三
受剧团的耳濡目染,呆久了后。
慢慢地,胡一舟也喜欢上了艺术。
他很喜欢指挥家这一角色,特别是喜欢模仿歌剧团的指挥家张起。
每次,只要张起一在台上指挥。
胡一周就会拿着一支笔杆,假装它是指挥棒四处挥舞。
看着小傻子对艺术的浓烈热爱后,闲暇时,歌剧团的其他乐手也会调侃他道:
“一舟,喜欢指挥么?要不你上去给叔叔们指挥一下乐曲?”
揶揄的话一落,立马,小傻子胡一舟就欢乐地点了点头。
本来,乐手只是开玩笑的。
但看到小傻子这么认真后,他的调侃之心也消散了一大半。
于是很认真的,一堆专业乐手,配合起小傻子来,演唱了一曲动听的《卡门》。
小傻子的指挥很棒,他完美地模仿了起来。
就连这位老先生用手扶镜框的动作,小傻子也没放过。
如果是一个正常小孩,能完美地临摹指挥家的所有动作。
无疑,他是一个音乐界的天才。
所有人都会为他的天赋震惊。
但要是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小傻子,完全地复刻了指挥家所有的行径。
没有一个人会说,他是一个天才。
人们只会半可惜半感慨道:“可惜了,是个傻子”。
而显然,小傻子胡一舟,就是后者的这种情况。
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他的天赋可惜,为他的资质怅然。
却没一个人相信他,能走上指挥家这一道路。
当然,如果要真深究的话。
“没一个人相信他”这话,还是太绝对了。
至少整个武汉市中,也还是能找到两个人相信她的。
这两个人,就是胡家父母。
在得知儿子能完美复刻指挥家动作时,胡父是震惊的,欢喜的。
不过欢喜归欢喜,震惊归震惊。
一直以来,胡厚培都是理智的。
他清楚的知道,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儿子不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指挥家,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煊赫的音乐家。
事实上,“成为不了指挥家”的现实并不让胡父失望。
从始至终,这位年迈的老人,就从未有过这个大胆的想法。
他仅仅是想,儿子能有一技之长,就足够了。
于是,抱着培养才艺的想法,胡父开始教儿子指挥乐曲。
对于一个傻子来说,这项工作似乎过分复杂了。
所幸,胡父也不是不理解。
说是教儿子指挥,更像是培养儿子一个生的希望。
让他能在父母逝去后,有一个支持他活下去的爱好。
四
1994年,胡一舟16岁了。
对于别的孩子来说,这个年龄才是迈入幸福人生的一个开始。
但对于胡一舟来说,已经是他悲惨人生的第16个年头了。
可能是上帝觉得胡一舟还不够惨。
这一年,一件让胡家再受重创的事情发生了。
胡一舟年迈的妈妈,被检查出了癌症。
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时,胡母整个人都没了求生欲望。
彼时的她,只想快点从痛苦的人世间消失掉。
如果说痴傻的儿子、贫穷的家庭,还没能彻底击倒掉她。
那么现在的一张癌症报告,彻底抹杀掉了她生的希望。
在心怀死志,准备彻底脱离痛苦的尘世时。
胡母的心头还浮现起了一个想法。
那就是,把儿子带走。
与其让他痛苦一生,备受众人嘲笑,还不如跟着自己离开。
于是,抱着必死的念头。
回家途中,胡母买了两瓶敌敌畏。
本来,胡母准备一回家就给儿子喝的。
可谁知道,一开门,一看到儿子的笑脸。
她的死志,就突兀地消失一大半了呢?
在纠结着到底带不带儿子死时。
胡一舟的一句“妈妈,看,爸爸教我新曲子了,我弹给你听”,又彻底地打消掉了胡母的所有想法。
看着儿子圆圆的笑脸,第一次,胡母想起了丈夫曾说过的一句话:
“一切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。”
以前,胡母总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。但现在,她懂了。
“一切生命,都有存在的必要。”
大彻大悟后,胡母放下了求死的意志。
她开始同胡父一样,积极面对生活,为着自己的小家庭努力奋斗。
虽然胡母看开了,也有了求生的意志。
但不得不说,这个家庭要维持下来,还是很难。
智障的儿子,患癌的妻子,无一不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着重压。
但所幸,上帝终究是公平的。
在捎来胡母患癌的这个噩耗后,借着一个记者的帮助,就又让从小痴傻的胡一舟极其幸运地火遍了大江南北。
五
说起胡一舟的火,离不开一个记者的帮助。
正是有了这个记者的帮助,胡一舟才从一个痴傻呆儿,变成了身残志坚的指挥家。
本来,最初,记者是准备拍摄一个关于歌剧团的纪录片的。
但谁知,拍摄中途,他遇到胡一舟了呢?
几乎是看到胡一舟的第一眼,记者就意识到。
拍这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,比拍歌剧团火。
所以没多犹豫,记者转换方向,拍起了胡一舟。
于是,耗时10个月后。
一部共攒了2100分钟的素材,却只剪出54分钟的纪录片诞生了。
纪录片取名叫《舟舟的世界》。
从这个患有唐氏综合症孩子的角度出发,去描述了他眼中的这个世界。
在这部纪录片中,有欢声、有笑语、有痛苦、有心酸。
看藏灵骨泰多少钱一瓶着舟舟被嘲笑,观众会心疼。
看着舟舟放飞心神的指挥乐队,观众会赞叹。
在为着舟舟经历过的一切事物而感慨时,观众也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自己。
“如果他们同舟舟一样,成为了一个唐氏综合症。所做的,会比舟舟做得还好么?他们的父母,是否又会同舟舟的父母一样,面对现实,痛苦而又无力呢?”
现实却又深刻的纪录片一经开播,立马,引起网友热议。
在大众为这部纪录片所表述的情感而动容时,主人公舟舟,也乘着纪录片爆火的东风,进入了观众的视线。
因为这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纪录片太火了,自然而然地,纪录片的核心人物胡一舟,也被大众关注了起来。
带着些许同情,大众开始为舟舟的指挥梦添钻加瓦。
彼时,在热度的加持下。
不止德国、法国的多个乐队主动邀请舟舟来国外参加演出,
施瓦辛格、刘德华等多个领域的大咖也宴请舟舟与其同台。
与此同时,中央领导人还接见了这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的孩子。
因为频频被大咖邀请,且名气也被打了出去。
慢慢地,开始有不少的乐队主动邀请舟舟加入。
虽然他看不懂乐谱,也不能很好的指挥乐队进行演出。
但无疑,在流量的助力下,这些都不事。
借着频繁的演出,舟舟赚了不少钱。
不过这些钱还没存住多久,就以治疗费和房费的名头花完了。
花光钱后,如果能把胡母的命给拉回来,也没亏。
就是没拉回来,如果还能继续挣的话,也没什么关系。
但让人崩溃的是,钱花完了后。
不仅胡母的命没拉回来,随着热度的消散,胡一舟也挣不到轻松钱了。
无疑,对于胡小舟一家来说,这是一个极为残酷的事情。
但就算现实再残酷,活在世上的人,也得去勇敢面对。
藏灵骨泰功效六
没了热度,不能赚轻松钱后。
胡父开始带儿子走穴赚钱。
但彼时,走穴也不是以往那么好走了。
要是以往,胡一舟上台瞎指挥一顿就好了。
但现在,再去走穴,就不是指挥了。
而是去诉说自己的艰难人生。
十次走穴演出,有九次,胡一舟是上去展示疤痕的。
还有一次,他被拉去相亲了。
听到儿子被拉去相亲时,胡父气极了。
无他,他也是有女儿的人。
他知道,要一个好人家的女儿,来照顾他这个傻子一样的儿子,会有多痛苦。
所以从始至终,胡父都没想过给儿子找媳妇。
再看到靠走穴赚钱无望后,胡父把儿子带去了北京。
准备让他在当地地残疾人艺术工团工作。
彼时,胡父已经完全放弃了让女儿给儿子养老的想法。
丰富的阅历、开阔的眼见,已经让他意识到。
“让女儿给儿子养老”是件非常错误的事。
舟舟也说道:“父亲,不要再逼妹妹给我养老送终了”
为了弥补多年来对女儿的亏欠。
胡父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交给了女儿。
但就算给了女儿一些经济上的弥补,对于这个没怎么关心过的孩子。
始终,胡父是保持愧疚的。
他清楚的知道,那些年来,自己和妻子对女儿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。
要不是全把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,女儿也是有机会读大学,不会早早嫁人的。
面对着父亲的懊悔,小女儿没有任何表态,她的态度非常冷漠。
事实上,不只对父亲。
对待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哥哥,小女儿也很“冷”。
虽然她会照父母所说的那样,好好照顾哥哥。
但始终,她对哥哥都有着一藏灵骨泰正品旗舰店丝介怀。
哥哥的演唱会,她不去;哥哥的采访,她不听。
可以说,只要是任何有关哥哥的东西,她都可以冷漠待之。
虽然也会照顾哥哥,但这种照顾。
只是身体表层的照顾,再深处的一点的,她也漠不关心了。
七
把儿子带到残疾人艺术工团后。
本来,胡夫是想安定下来,实现孩子的指挥家梦。
可谁知,残疾人艺术工团并不好相与呢?
他们也只是看中了胡一舟的网红效应,根本没想好好培养他搞艺术。
没办法,为了儿子的艺术梦。
胡厚培只好再带儿子远走北京,来到深圳。
到了深圳的一家残疾人艺术团后,胡家父子安定了下来。
虽然,这个艺术团的设备不怎么好,组织能力也不怎么强。
但他们是真心搞艺术的。
就秉持着这一个准则,胡家父子都要强留下来。
不过给孩子找好了乐队,寻到了安身之所后。
胡父又开始忧愁了。
他不知道,自己逝世后,可怜的儿子该怎么活下去。
正当胡父禅心竭虑时,一个好人的出现,为胡父解决掉了所有的烦恼。
一个民营医院的院长,愿意在胡父死后帮助他照顾儿子。
对于院长的善意,胡父很感谢。
但同样的,也正是因为感谢院长,理解院长的善心。
胡父才强硬要求自己道:“一定要活过100岁。”
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让麻烦减少点,院长轻松点。
八
毫无疑问,胡一舟的一生很惨。
但惨淡的人生之树中,也未尝没有开出过鲜艳的花骨朵。
诚如父亲胡厚培所说:
“一切的生命都是尊重的。”
同样的,一切的生命,也有它存在的意义。
而胡一舟存在的意义,就是感受父母对他浓烈的爱。
查看网友的精彩评论